LSD 6|代客写诗
要问香港哪里最美,我肯定会答:上环。不是那种古老的避孕措施,但效果倒也相仿——一个避开人群的地方。
从上环MTR的A2出口,向南行到禧利街口,便有一间我最爱的果汁铺。鲜榨橙汁只卖极平价的14港币,各类鲜果堆得满满,有热带丰盛的气息。经营者是对老年夫妻,榨果汁的动作却利落迅捷,简直称得上手艺。铺子旁的墙上有一幅超人状的涂鸦,旁书“La street. C’est chic.”(此街甚潮)。
相较于英人集居的中环,上环从前是华人聚集之地,因而有不少本地人开设的、历史悠久的店铺在此。如离果汁铺不远的蛇王林。香港有好几间食蛇羹的铺子,与中环扶手电梯旁的蛇王芬和总是被游客攻占的铜锣湾的蛇王二不同,蛇王林是一心一意的:除了蛇羹,无它。蛇王林的环境也特别:零落的几个小圆桌周围,摆满写有“毒蛇”字样的木箱,平白营造出些许冒险感。
在上环,越往南走地势越高。对于坡度的记忆会渐渐替代方向感,成为容易识别的新维度。沿禧利街走到尽头,一路踏上十来级台阶,就是皇后大道中了。中药的气味应该在此刻袭来,因为右手边就有一间颇有历史的凉茶铺。虽然始终没有记得店名,但这里的凉茶可与史丹利街的春回、湾仔的三不卖及中环的公利媲美。无法错过这里的野葛菜水和雪梨茶,不少人即在路过时站定,直接喝下一碗,像充电。
从这里开始,车行道就有点像盘山公路了:它们蜿蜒而上,曲折地通向半山;而行人则可以更直截了当地沿楼梯街上行。楼梯街的最低处是上环最有名的古董街:摩罗上街。“摩罗”是港人对印度人的称呼。开埠初期,不少印度人在此售卖二手物品,摩罗街因此得名。可以挑一个明媚日子,来步行街上淘淘旧时的电影海报、毛主席徽章、铜器或字画,喝个咖啡,也颇为惬意。
再往上,就是画廊林立的荷里活道了,那儿也是香火旺盛的文武庙及好几栋高级住宅楼之所在。我曾通过airbnb租住过一间荷里活道上的设计师公寓,从高处阳台眺望,已有“一览众楼小”之气势。而透过林立高楼间的缝隙,还可以窄窄地瞥见维多利亚港的粼粼波光。
大约是从这里开始,街边涂鸦多了起来,文艺气息也愈来愈浓。因为再往上一点,便是香港文青的聚集地太平山街了。众多独立咖啡店、设计小店、茶馆、小食铺占据了这条仅有百多米长的静谧小道。但如我般食客最爱的,还是最西侧、磅街口一间其貌不扬的咖啡餐室——科记。
朋友带我来时恰逢工作日正午,三四十平米的店堂内已座无虚席,仿佛整条闲街上的人皆聚集在此。与蛇王林一样,科记仅凭一样金牌猪扒饭就撑起了整个门面。那真的是我吃过的最完美的猪扒了:肉质鲜嫩喷香,肥瘦相宜;先在油里炸到恰好,再涂上一层熬制的、略带甜味的猪扒酱汁,口感极佳。是快餐的配置,但制作过程却颇为缓慢。店堂一侧贴着告示:“烹煮美食需要时间,请耐心等候”。
的确如此。耐心和时间,是上环的奢侈品。饱腹之后,上环适宜漫无目的的漫游。可以去Classified或Barista Jam喝一杯咖啡,也可以沿着楼梯街继续往上,参观香港医学博物馆。或者,去必列者士街上逛逛那几间比古董街更有趣的旧货店。又或者只是随便走走。
在一根灯柱上,我发现一张“代客写诗”的广告。广告设计成了征婚、寻狗或找保姆的模样,但下方的手撕条上写的却不是联络号码,而是一首首诗。“我们宣称关心土地/却一点都不了解这地方”;“关于游者的故事:在这个城市里/我们都只不过是希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我们都围坐在天堂边/争取时间/睡/只有她握紧扶手/读一本书/悠然站着”⋯⋯ 就好像在这缓慢的土壤里,诗才终于从钢筋森林的缝隙间生长出来。